|
|
¥1480 |
|
|
|
¥1530 |
|
|
|
¥760 |
|
|
|
¥1100 |
|
|
|
¥1530 |
|
|
|
¥880 |
|
|
|
¥1250 |
|
|
|
¥880 |
|
|
|
|
|
¥140 |
|
|
|
¥158 |
|
|
|
¥148 |
|
|
|
¥200 |
|
|
|
¥398 |
|
|
|
¥398 |
|
|
|
¥238 |
|
|
|
¥98 |
|
|
|
¥158 |
|
|
|
¥145 |
|
|
|
¥99 |
|
|
|
¥0 |
|
|
|
¥138 |
|
|
|
|
海南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環境,土特產極為豐富?Х、腰果、胡椒、椰子食品、熱帶水果及果脯、海產干品、特色茶葉(如鷓鴣茶、香蘭茶),楓木鹿場、海南鹿場生產的鹿茸系列產品,如鹿茸胎膠、鹿血酒、鹿茸片、鹿鞭酒等,都是饋贈親友的首選禮品。 海南旅游紀念品依據資源優勢,就地取材,巧奪天工,具有豐富的熱帶海島氣息、地方風格和民族特色。 工藝品有多種多樣的雕刻,如椰雕、貝雕、木雕、根雕、牛角雕等;有各種各樣的裝飾品,如珍珠、水晶、貝殼、紅豆、佛珠等。海南大東海的南珠世界聞名,極為珍貴很富珍藏價值;海南屯昌的水晶也極負盛名,毛澤東主席的水晶棺就取材于該地;這里還有繽紛多彩的美術工藝品,如蝴蝶畫、藝術陶瓷、工藝藤品、黎錦苗繡等民族工藝品和海螺、海貝等海產工藝品。 海南地處我國最南端,緊連我國較發達的輕工業大城市廣州及經濟特區深圳,東瀕香港、臺灣,地處亞洲太平洋經濟圈的中部,是旅游者理想的購物天堂。在海南不但可以購買到濃郁的地方特色的用品,同樣可以購買到符合世界潮流、經濟實惠、物美價廉的流行服飾、生活用品、旅游用品。 一: 椰子——海南的象征 椰子的用途極廣。除了鮮食其果汁、果肉外,椰子可以深加工成多種產品。據不完全統計,椰子的用途多達360多種。 椰肉可加工成椰干、椰蓉、椰奶等產品;還可以進一步加工成椰子糖、椰奶粉、椰蛋白、椰奶餅、椰子露,椰蛋卷、椰子醬、椰奶酪、椰奶麥乳精、椰子冰淇淋和椰子酒等。椰肉加工的副產品椰麥夫還可作精飼料。 從椰肉中榨出的椰子油不僅可作食用油,而且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制作高級肥皂、洗發精、化妝品中廣泛運用。 椰子水現在經過發酵加工,可以制成凝固的“椰果”,用于制作果凍。 椰衣中的纖維可制作地毯、高級床墊、汽車座墊、隔音板、繩索等。椰殼可雕刻成各種工藝品,也加工成活性炭。 另外,不要忘了,老椰子樹干還可當作房屋的棟梁。 二: 椰雕系列產品:椰雕,是用椰子殼雕制而成的工藝品,造型新穎多樣,色調古樸雅致,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濃厚的海南色彩。 海南椰雕淵源悠久。早在唐代就有人開始用椰子殼制作酒杯。晚唐詩人陸龜蒙已有“酒滿椰杯消毒霧”詩句。 明、清兩代,椰雕都曾作為“天南貢品”向朝遷進貢。工藝雕刻除平面浮雕外,還有立體浮雕、通雕、沉雕、拼合、鑲胎、嵌貝等多種。椰雕花色品種數百個。 特別是深受歡迎的椰妹、椰猴等用原椰簡刻,栩栩如生,富有天然質樸之美。椰雕有各種具有欣賞性的擺件、吊件和兼具藝術性、實用性的生活用品,近年又產生了椰雕畫,其古樸之風,構思之巧,造型之趣,為傳統椰雕又添春色。 三: 珍珠制品:主產三亞市和陵水縣。海南島周邊海域海水溫度適宜、毫無污染、海洋生物豐富,為珍珠貝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特別是三亞和陵水一帶盛產各種珍珠貝,其中白蝶珍珠母貝為我國南海特有。海南大東海的南珠世界聞名,極為珍貴很富珍藏價值。 海南珍珠粒大質優,最大的“珍珠王”直徑15.5毫米。海水珍珠裝飾品有項鏈、耳墜、胸花、戒指等,俱工藝精細,晶瑩華美,且檔次齊全。另還有可保健美容且價格較便宜的珍珠層粉。 四: 水晶制品:海南天然水晶主要產地在屯昌縣。該縣的羊角嶺水晶礦量豐質優,純凈瑩潤。近年海南引進了國外加工設備,將優質天然水晶加工成多種多樣的項鏈、手鏈、胸飾、耳墜、眼鏡和玲瓏剔透的水晶工藝品。毛澤東主席的水晶棺就取材于該地水晶裝飾品不僅有裝飾作用,而且有保健作用,很受來海南的游客喜愛。 五:蝶翅畫: 以蝴蝶翅膀為主要材料,利用其獨特的花紋,采用特殊式藝拼貼成的有油畫、國畫、水粉畫效果的工藝畫。 該畫純手工制作,原料珍貴,是高檔藝術品,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曾被故宮博物館收存館藏。 目前海南制作的蝴蝶畫有200多種規格和品種。海南森林覆蓋率51.5%,蝴蝶資源豐富,共有500多種,尤以尖峰嶺、吊羅山等山區為最。各種蝴蝶中,金斑鳳蝶、透翅寬帶鳳蝶、箭紋麗蛺蝶、啄蝶、紫光蝶等屬于國內罕見品種,那些數量大而又不在國家保護品種之列的蝴蝶資源,為海南蝶翅畫的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六: 貝殼系列產品:多種多樣的貝殼螺殼,形狀奇特,色彩斑斕。 其中虎斑貝、白玉貝、夜光貝、五爪螺、豬母螺、珍珠貝、貞潔螺、唐冠螺、七角貝、豬耳殼,以及可作煙灰缸的馬蹄螺、漁民用作號角的大角螺等等,都是惹人喜愛的天然工藝品。 用光滑的油亮的海貝殼雕琢、鑲嵌制成的各種畫屏、器具、擺設等,具有色澤明麗自然、格調名貴雅致的特色。貝殼又被制成多種多樣實用工藝品,如酒具、擺件、掛件、項鏈、胸飾等,精美華貴不亞玉石。貝雕也很有特色。海南貝雕工藝在明代就有很高水平,并且逐漸和古老的椰雕工藝結合起來,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大凡精制的海南貝雕,都與椰雕并合、鑲嵌而成,或者用椰雕作座架。明麗的貝雕與古樸的椰雕對比強烈,奪人眼目。 近年,以椰林風光、天涯海角、五公祠、馬鞍嶺火山口等海南名勝古跡為題制成的各種小件貝雕畫,很受旅游者歡迎。 白蝶貝是國家Ⅱ級海洋野生保護動物,白蝶貝自然資源十分有限,一只殼直徑為20厘米的白蝶貝,生長期需8年時間。無度采捕,很可能會造成該物種的滅絕 海南省只有臨高、儋州、東方3個省級白蝶貝自然保護區,共343平方公里?上,在這片保護區里常年有非法采捕者肆無忌憚地捕撈白蝶貝,使白蝶貝資源遭到嚴重破壞。 七: 紅豆制品:海南紅豆粒圓質硬、色譯鮮紅外,上面還有一黑點,狀似相思淚滴。除直接裝盒銷售外,還被串成項鏈、手鏈等首飾,是價廉情重、用以表達愛情和友誼的特色紀念品。 八: 木畫、木片畫:木片畫是利用熱帶原始森林中的天然質變木材的花紋拼貼而成,構思奇特、妙趣天成、貼近自然、質樸可愛。木塊畫是用高檔木材琢磨拼成,造型抽象,有現代氣息和浮雕感,特別是對女性人體有獨到而奇妙的表現。 九:木雕、根雕:木雕有多種多樣,有紅木雕刻,大至豪華家具,小至案頭擺設;有花梨木雕,大至高檔家具,小至實用工藝杯和酒具、茶具等;ɡ婺拘牟氖撬幉,用其制成的茶具飲水可降血壓、治胃病。 根雕有根雕畫和各種根雕,特別是一些大型根雕,人一般高,數百公斤重,非原始森林古樹老根不能雕成。 十: 牛角雕:用海南產的黃牛角和水牛角雕刻、拼接而居。海南牛角雕以動物造型為長,其中海魚、鷹、孔雀等造型氣韻生動,曲線優美,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在國內外深受好評。 十一: 民族工藝品:最著名的是黎族紡織品,有黎錦、黎幕、黎裙、掛包、頭巾、花帶等,圖案師于自然,又抽象變形。制作精巧,有的還嵌綴金絲銀線、支母、貝殼、穿珠、銅線等,色彩鮮艷,風格樸厚,富于裝飾性。苗族紡織品,與黎紡織品一樣精美,特別是其蠟染,質樸中透出靈秀,凝重中溢出美麗,自有特色。此外,黎、苗族的飾品有銀器、銅件、貝類,都可作紀念。 十二: 黎錦:中國紡織藝術的一朵奇葩。它制作精巧,色彩鮮艷,富有夸張和浪漫色彩,圖案花紋精美,配以調和,鳥獸、花草、人物栩栩如生,在紡、織、染、繡方面均有本民族特色。 黎錦以織繡、織染、織花為主,刺繡較少。染料主要采用山區野生或家種植物作原料。這些染料色彩鮮艷,不易褪色。各地黎族人民根據自己的喜愛,創造了多種織、染、繡技術。比如,白沙縣黎族人民有一種兩面加工的彩繡,制作精工,多姿多采,富有特色,有似蘇州“雙面繡”之美。 中國博物館所藏清代《瓊州海黎圖紡織圖》文字說明:“其地惟產木棉一種,春花夏實。黎婦采子取棉,以手足紉線,染成絢爛色,織為吉貝! 黎族人民采用木棉花蒴果內的棉毛或其它種類的棉花做緯線,苧(zhu)麻纖維做經線,以織繡、織染、織花為主(刺繡較少),用天然植物色素作顏料,紡織成一種特色花棉布——黎錦。因木棉又名吉貝,故黎錦也叫吉貝。 黎錦在春秋時期就有盛名,是中國最早的棉紡織品。黎錦包括筒裙、頭巾、花帶、包帶、床單、被子(古稱“崖州被”)等,有紡、織、染、繡四大工藝,色彩一般是紅、黃、黑、白幾種,構成奇花異草、飛禽走獸和人物等豐富圖案。黎錦精細、輕軟、潔白、耐用,中原無可比擬!袄桢\光輝艷若云”就是古人對黎族織錦工藝發出的由衷贊美。古時中國南方各地的棉花是由原產地印度、南美等地通過海路經海南島等地傳入。宋朝以前,黎族人的棉紡織技術遠遠領先于中原漢族,元朝黃道婆將黎族的紡紗、織布等技術加以改進傳播到內地,迅速推動了長江下游棉紡業的發展,掀起了被海內外學者稱譽的持續數百年的“棉花革命”,使棉織品取代麻織品成為生活必需品,黃道婆也成為中國紡織業的始祖。 十三: 筒裙:是黎族婦女最喜愛的服裝,民族特色濃郁。筒裙是用手工紡紗織成的裙子。由于裙頭裙腳同樣寬窄,無褶無縫,狀似布筒,故名筒裙。筒裙有長筒、短筒之分。不管長筒、短筒,底色都只有黑、藍二種,另用各種彩色線織成花、鳥、蟲、獸、人物花紋或幾何圖案,色彩艷麗。每當喜慶,黎族姑娘身穿筒裙,襯以彩色頭巾和繡邊襟上衣,載歌載舞。絢麗的筒裙,是黎族婦女勤勞智慧的結晶,代代相傳,人人會織,她們只用簡單的竹、木構成的“踞織機”,不用圖樣,就可織出精美的圖案花紋。 十四: 蠟染和針繡:蠟染和針秀是苗族古老悠久的民間傳統工,也是苗族同胞最喜愛的裝飾品。為制作蠟染,婦女們從山上采回特定植物,搗爛后配上其他顏料,經過發酵后制成色素染料,借助簡陋的工具,經過反復幾次的漂染和晾干,再用白蠟點綴,便可以將用土紡機織成的土布蠟染成不同顏色的布料。海南省苗族婦女還在蠟染過的布料和蠟染布所裁制成的衣裙頭巾、腰布等服飾品上以變形夸張的手法,用鮮明的色彩線條進行針繡。針繡細致精巧,圖案美觀大方,題材多樣,反映當地自然風光、飛禽走獸和奇花異木。 十五: 銀 飾:是海南省苗族同胞最喜愛的裝飾品。兒童愛戴銀飾帽,年輕的姑娘愛戴銀質耳環、插花、手鐲。海南苗族同胞精心制作的銀飾工藝高超,品種繁多,如項圈和手鐲就有實心、空心、鏤花、圓柱、六方形、棱角形等。海南苗族的銀飾,多數是由本民族的銀匠制作,富有民話傳統特色和民族風格,圖案優美、巧奪天工。 十六: 佛珠:佛珠,又稱念珠、數珠,是佛教徒念經、拜佛用的物品。如今,各種佛珠也成為惹人喜愛的工藝品。海南產的佛珠有星月珠、金剛珠、瓊珠和條紋數種。 星月珠用海南島特產的“紅藤子”加工而成。珠面有均勻的點,中間有一下凹的圓圈,狀如繁星托月,故名。顏色有白、黃、淺綠、暗紅等多種,色白者為上品,被列為世界“四大名珠”(玉珠、象牙珠、星月珠和金剛珠)之一。海南星月珠自打進國際市場后供不應求。 金剛珠用金剛子加工而成,也是海南島特產。珠身自然凸凹,狀如鏤花雕刻,色金黃,有大粒、小粒兩種,小粒珠為上品。佛家謂如來佛乃永世不朽的“金剛之身”,珠名“金剛”,語義雙關,故受佛家器重。瓊珠用桄榔加工而成。珠面光潤,惹人喜愛。而條紋珠則用椰子木加工而成。珠面有椰子特有的條紋,在市場上較為暢銷。 十七:金飾品和珠寶: 金飾品加工是海南建省后新興的工業,目前有先進的設備,工藝精美,年產量2500千克以上,幾百種不同款式,成為國內重要金飾品加工基地,產品銷往香港和國內其它20多個省市。在海南,金店珠寶房甚多,游客可盡情選購。 海南所產藍寶石質量優良,專家評價在緬、泰之上。近年采用先進設備加工成各種首飾,典雅高貴。在珠寶店,可選購鑲嵌藍寶石的項鏈、戒指等。 十八: 藤器:用海南紅藤、白藤編制的各種工藝品,堅韌、光滑、美觀大方,結實耐用。 主要品種:提藍、夜籮、藤椅花盆架、字畫屏風等。 十九: 海南島服(海南衫):樣式簡潔、質樸,上衣為短袖衫,下裳是寬松七分褲,色彩艷麗繽紛,圖案爭奇斗研。圖案以熱帶植物與海洋生物為藍本,進行了各種或抽象或具象的變形,散發著熱情似火與清涼宜人相互交織的奇妙氣息。游客遠道而來,脫下西裝革履,換上海島休閑服,頓感輕松。有道是人在景中浸染,景色與人交融。自然與人的結合如此和諧完美,使其本身也成為海南另一道風景。這便是被海南人冠以“島服”的海島旅游休閑服。作為熱帶海島省份,島服成為標志性服飾,得到游客的歡迎與喜愛。在海南,島服處處張揚著的休閑、奔放、純凈、舒爽、健康,與這里的藍天、碧海、陽光、森林渾然一體,無論性別,無論年齡,穿上它,不但毫無造做之感,反而令人倍覺親切、舒適。難怪許多人來到海南的第一件事,就是趕緊換掉那身或許很名貴也很時尚的衣服,換上漂亮的島服。島服是海南的自然風光與人類自身相親相融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身著布滿椰枝、紅土、貝殼、珊瑚圖案的服裝,徜徉、嬉戲于山水之間,體驗和浸染著這塊熱土的文化精神與情愫,周身蕩漾著快樂與生動,心中是對生活的感動、對明天的熱愛。這幾年,海南流行穿“島服”,色彩斑斕,花樣和款式各異的“花衣裳”穿梭在椰林間,飄動在海岸邊,流淌在城市里,銷售在商場里,給美麗的海南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當北國冰封,萬里雪飄的時候,到了海南,大多數人都會被海南無限美麗的風光所吸引,會有很多人購買海南島島服。 海南島服(海南衫)具有濃郁的海南特色,很適合在美麗的熱帶濱海旅游城市穿著,為海南官方和民間對外交往中與西服具有同樣功能的禮服,它的出現順應了如今國際禮儀趨于簡化和不穿西服、不系領帶的外交日益增多的趨勢。 海南島服(海南衫)用料考究,主要用純棉進口絲光布所制,其主要的特點:手感柔軟、透氣、吸汗、折皺性好、不脫色;款式也很多,有短褲、中褲、男上衣、女上衣、九分褲、七分褲、男長褲、男短褲等。 二十: 海南沉香:海南原始森林出產的沉香,歷來熱銷各國,價格昂貴,目前產地收購價每公斤為380元至460元,上等或特等沉香價格更高,呈繼續上漲態勢。林業部門統計,每畝地可種沉香樹100棵,20年后產值可達25萬至50萬元;ɡ婺臼呛D系5種特類商品材之一,是制造高級家具、工藝品、樂器和名貴裝飾的上等用材,也是珍貴的中藥材,與世界最為名貴的酸枝木齊名,現在也是以斤論價,幾十元一斤。每畝花梨按70棵計算,20年后產量約6立方米、16000斤,以每斤20元計算,經濟價值可達32萬元。 海南珍貴樹種面臨的現狀很不樂觀。珍貴鄉土樹種種樹的很少,偷樹的卻真有人在,現在也未完全絕跡。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總經理方洪介紹:海南最大的原始林區尖峰嶺觀光木等11種樹木已絕跡,56種成為珍稀瀕危植物,海南粗榧成年植株僅剩約1000株,花梨、沉香已難覓蹤跡。 在五指山的緩沖地帶,有不少山地的原生林被砍掉,種上了速生桉樹。人工林樹種單一,食物鏈不全,穩定性差,加之單一追求經濟效益,打藥施肥,既污染環境,又惡化了地力,難于保持水土。這不能不說是令人尷尬的事。 二十一: 南山特色紀念品:在南山文化旅游區,有18家紀念品商店及商品一條街。 南山旅游紀念品品種繁多、形色多樣。其中有金、銀、玉、貝和木制的,琳瑯滿目地陳列在專賣店內,使人目不暇接。這些民俗小工藝品在經過工藝師的創意生產、精心加工之后,每件都成了商雅精品,形成了具有南山標志性和民族特色的旅游紀念品。 其中一類是民間小工藝品。如南山十二生肖玉墜、紅木制作的精巧招財魚、竹根雕老壽星等讓小朋友們愛不釋手;令眾多女士徘徊留連的則有鮑魚貝項鏈、手鐲、頭夾和胸針等。 第二類是佛教文化工藝品。例如:名家書寫、裝裱精美的佛教文化書法作品行書《吉祥經》,特別是《心經》條幅,是唐朝玄奘和尚翻譯自印度梵文的佛經,只有260個字,由唐朝一名叫懷仁的和尚在民間收集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字,用了十年時間拼湊而成,在南山照見壁上的《心經》書法石刻即采用了這一本書體,《心經》條幅即是臨募自王羲之的書法,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另外,南山的天珠、金剛沙和菩堤根手鏈等都是具有裝飾性的暢銷品。在眾多紀念品中,別具一格的有南山特色的代表作:陶瓷小和尚和南山烙畫葫蘆。 南山的陶瓷小和尚造型生動;有的憨厚可愛、悠閑自得,有的活潑頑皮、撓耳抓腮。其中朗誦經文的小和尚,和練功健體的小和尚,形態生動逼真、栩栩如生。見到這些風格獨特的工藝品,人們不禁會聯想到南山那些英俊神武、身手敏捷的小武僧,他們是南山的一道亮麗風景,為游客的南山之旅帶來了無窮回憶。 南山烙畫葫蘆則是南山一絕。葫蘆分為大葫蘆和小葫蘆,大的有一尺左右高,小的就拳頭般大小。這些南山特產葫蘆,經過南山工藝師的精心雕飾,烙出來的畫與葫蘆已融為了一體,黃澄澄、金燦燦,樸實自然。上面的圖案內容主要是以佛教、道教和神仙人物、名人名畫和吉祥物等為內容。因此,南山烙畫葫蘆是一種難得的珍藏品,受到許多國內外游客和名人雅士的鐘愛。 二十二: 海南特色茶: 海南的茶除傳統的紅茶、綠茶外還有水滿茶、鷓鴣茶、苦丁茶、香蘭茶和檳榔果茶等 綠茶和紅茶:海南傳統出產的大宗出口產品。尤其是紅茶,香味純正醇厚,受到國外用戶特別是歐洲用戶的喜愛。五指山紅茶被專家評為上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白沙縣的綠茶,也頗受歡迎。 水滿茶:是五指山野茶,長年生于云霧之中,得天地之精華,醇郁甘甜且有防感冒、止腹瀉、健胃醒神之效。五指山野茶在萬畝以上,現有移植。在五指山區流傳著水滿茶的傳說,神奇而優美。 鷓鴣茶:主產萬寧東山嶺,葉圓味甘,是一種奇特的野生茶葉。此茶甘冽爽口,并有好聞的藥香,有降壓、減肥、健脾、養胃之效,還可防治感冒,被歷代文人墨客譽為"靈芝草"。東山羊毫無腥膻,鮮美可口,一般認為是食東山鷓鴣茶嫩葉的緣故。 香蘭茶:香蘭茶是以有"世界天然食品香料之王"稱譽的香草蘭(Vanilla)與高檔紅、綠茶作原料,以先進制茶技術與現代吸附理論相結合研制成功的茶葉新產品,具有國際流行香型。有提神補腦,保肝補腎多種何健功效。香蘭紅茶香氣清甜純正,滋味濃強爽口,湯色紅艷明亮,加奶口感更好,冷飲效果尤佳。香蘭綠茶香氣鮮純雋永,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醇厚回甘,加冰更為爽口。 檳榔果茶:采用海南生產的檳榔和名茶為原料而生產的天然保健飲料,含有人體多種氨基酸及豐富的碘、鈣、鐵、胡蘿卜素等,具有消毒止咳、消食醒酒,提神利尿、防癌和促進新陳代謝的功能。 苦丁茶:具有治療保健功能。 此外,海南還有蜂蜜菊花茶、冬瓜茶,也都清涼爽口,很有特色。 二十三: 其它工藝品、紀念品:海南省龍塘藝術陶瓷、墨陶和唐三彩畫,是近年發展起來非常有特點的工藝品。用椰、棕、劍麻、芝草、竹等材料制的地毯、藍子、壁掛、斗笠質樸自然,價廉物美;磨漆畫、絲網繡等工藝品典雅華美。沙畫、充氣旅游帽、旅游折扇都昌最新研制成的特色紀念品。
本篇文章地址:http://www.ceghc.com/info/info_show_988.html
|
|
|
|